這幾年股市不走大多頭,高殖利率的股票比較受到重視,每年到了除權除息旺季總會有一堆推薦名單,好像只要殖利率高就是好股票似的。當然,以現在這麼低的定存利率水準,如果能找到一家固定殖利率有個 5% 以上的上市上櫃公司,每年除息就當作領利息,運氣好搞不好還能享受到股價上漲的紅利,這要比死領那定存 2% 左右的利息要好太多了。
不過,這種說法的前提是除息後必須要能填息。股利不是免費的,除息當日配給你的股利都是從股價折下來的 (也就是說,只是把自己的錢拿一部份回來)。千萬不要只因為一檔股票配股配的多就去買,一切還是要回歸到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只有真正在賺錢的公司才有辦法固定每年配發一定水準的股利,她的股票也才能享有持續上漲的趨勢。千萬不要賺了股利,賠了股價啊!
那麼到底該不該去參加除息?
以前我買股票沒有想太多,通常也沒在管除權除息的日期,往往莫名其妙就給他領到股票、股利[¹] 了,但是從來也沒好好去算算到底划不划算。不過不算還好,一算馬上就決定以後在除權除息前一定要先出場[²]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辦法接受錢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變少了,那最好還是考慮一下手上的股票到底要不要去除權除息。
我想要不要除息第一個該考量的,還是這間公司到底有沒有前(錢)景。不賺錢的公司,配再多股票、股利也沒有用,因為長期而言她的股價趨勢是往下走的。
一旦確定這檔股票確實有前景之後 (不然就別買了),其次要考量的是領到的股利對個人所得稅的影響。怎麼講呢? 我想先來實際試算一下,看看參與除息對個人該繳的所得稅有什麼影響:
假設有家公司的可扣抵稅率[³] 是 33%,而參與這家公司除息後可獲得總額 $100,000 的現金股利。上面的表根據個人收入所得級距列出了幾種不同的狀況,我們就拿 21% 的來做例子。原來的年收入 $1,000,000 適用於 21% 的所得稅率,所以原本應繳所得稅總額為 $210,000[⁴] 。如果參加除息會獲得: 股利 $100,000 + 可扣抵稅額 $33,000[³] ,這些按照稅法規定都要計入個人總所得裡,因此總收入會變成 $1,133,000。參與除息後總收入仍然是在適用 21% 的所得稅率級距裡,因此現在應繳所得稅是 $237,930。這個應繳總額可以扣掉因為除息所獲得的可扣抵稅額 $33,000,因此實際應繳所得稅會變成 $204,930。拿這個金額跟原來參與除息前的應繳所得稅相比,我們省了 $5,070!
每一家上市上櫃公司的可扣抵稅率都不相同,而且她不是固定的,而是會每年變動。這個資訊通常要在股東年報或著是財報上才找得到。當然我們可以參考一間公司過去幾年的可扣抵稅率來作為參考[⁵] 。一般而言,30% 以上算是非常好的,有不少公司的扣抵稅率是接近 0% 的。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當扣抵稅率是 0.03% 時會是怎麼樣的情形:
以同樣適用所得稅率 21% 的例子來說,參加一間可扣抵稅率是 33% 公司的除息時可以幫我們省下 $5,070 的所得稅,但是參加另一間可扣抵稅率是 0.03% 公司的除息時卻得多付 $20,976 的所得稅,差別是非常大的! 換句話說,因為參加除息,我們把部份的股價供獻給國庫了 :blink: 以這個例子而言,還不如不要參加除息,先把股票賣了,等除息完再補回來,至少現省那 $20,976 的稅!
看到這裡,我想大概不會有人想去參加那個可扣抵稅率是 0.03% 公司的除息了 … 不划算嘛!
所以啦,光是有高殖利率[⁶] 不見得就好,可扣抵稅率與個人適用之所得稅率的差距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要不要參加除息其實很簡單:
這家公司到底有沒有前景,就長期而言股價是會上昇呢,還是下降的? 如果沒有的話,那連買都不要買!
可扣抵稅率原則來說要至少要高於個人適用的所得稅率。大部份的人所得稅率可能都集中在 13% 或 21%,所以找扣抵稅率在 25% 以上甚至到 30~40% 的標的會是蠻不錯的節稅方式。
萬一手上的股票可扣抵稅率實在很低,一般而言除非你覺得除息完後很有可能填權,不然還是先脫手吧,畢竟在股海中要賺到錢已經很難了,還得在成本裡加上一筆所得稅?!
雖然這裡只講除息,但相同的道裡對除權也適用[⁷] 。
[¹]: (Dividend) 公司將一段時間內的獲利,提撥一部份以現金的形式發放給予股東,成為股東投資的收入,保留盈餘的部份,才可以現金股利形式發放,資本公積部份不能以現金股利形式發放。
[²]: 倒不是說除權除息就一定會吃虧,划不划算還是要看個股。
[³]: 可扣抵稅額和可扣抵比率的關係是這樣的: 可扣抵稅額 = 股利淨額 * 可扣抵比率。簡單的講,如果個人因為參加除息獲得現金股利 100 元,而可扣抵比率為 30%,那個人就可以把本來該繳的所得稅扣掉 30 元 (也就是少繳 30 元啦)。
[⁴]: 為了簡化我們的例子,這裡就不考慮累進差額和各式扣除額了。
[⁶]: (Dividend Yield) 在不考慮資本利得或損失的情況下,每投資一元可以獲得的股息收入,通常換算成年率,以百分比表示,數值應在0以上,越高越具有投資價值,將股利收益率加上因股價變動所帶來的資本利得,即成為投資的真正報酬。
[⁷]: 除權獲得配股金額的計算是以面額 10 元為基準,比如說配股票 3 元,那每一張就是配 (3 / 10) * 1000 * 10 = 3000 (元)。